【文章开始】
东方证券股东:你的钱到底被谁赚走了?
你是不是也买过东方证券的股票?或者正琢磨要不要当它的股东?先别急——你知道这家券商赚的钱,最后都流进谁的口袋了吗?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东方证券背后那些你可能完全没注意到的门道。
一、股东到底是谁?穿透那些“马甲”
你以为股东就是散户?太天真了!东方证券的股东名单里藏着不少“隐形大佬”:
- 上海国资:通过上海申能集团等公司持股超30%,妥妥的“话事人”;
- 外资机构:比如香港中央结算公司(代表外资散户和机构),持股比例常年浮动;
- 散户军团:别看单个散户持股少,加起来也能挤进前十大股东。
问题来了:谁在真正影响公司决策?
答案可能有点扎心——大股东说了算。比如2022年东方证券定向增发,中小股东连投票机会都没捞着,国资直接拍板定案。不过话说回来,国资背景也意味着政策红利多,比如科创板做市商资格,第一批就拿下了。
二、当股东能赚到钱吗?数据有点打脸
核心矛盾:券商赚钱≠股东赚钱
看看这组数据:
- 2023年东方证券净利润51亿,但股价全年跌了23%;
- 分红?最近三年每股分0.15元左右,还不够买瓶矿泉水。
为什么业绩好股价却趴窝?
- 行业特性:券商靠天吃饭,牛市赚翻熊市躺平,资金根本不愿给高估值;
- 股东操作谜团:大股东偶尔减持套现,市场立马用脚投票(比如2021年社保基金减持,股价当天暴跌5%)。
但反转来了——如果你2018年低位买入并死扛到现在,算上分红和送股,年化收益居然有8%左右,比存银行强多了…所以长期持有或许还行?
三、股东最该盯住的3个风险
别光看收益,这些雷区才要命:
1. 政策暴击:比如2023年降印花税,券商佣金收入直接缩水,股价集体扑街;
2. 自营业务踩雷:东方证券曾因债券违约亏掉9亿,相当于白干半年;
3. 股东内斗:2020年董事会换届时,中小股东联合否决国资提名人选,结果…第二年国资系直接增持夺回控制权。
怎么破局?
- 关注季度报告里的“自营业务”数据(炒股赚不赚钱就看它);
- 国资背景是把双刃剑,政策利好时冲得快,但市场化了反而慢半拍。
四、股东能“薅羊毛”吗?冷门玩法揭秘
除了等分红,还有这些骚操作:
- 抢权配股:2022年配股10配2.4,股价除权后居然填权了,参与的人白捡便宜;
- 转债套利:东方转债上市首日涨20%,中签的股东笑醒;
- 用股票抵佣金:部分大户能谈条件,直接用持仓股抵扣交易手续费。
但注意!这些玩法要么靠运气,要么门槛高,普通散户可能连规则都搞不懂…
五、终极问题:现在还能当东方证券股东吗?
短期看情绪,长期看牌照:
- 如果相信A股能走牛,券商股肯定有肉吃;
- 东方证券的基金托管+科创板做市牌照,算是护城河,但具体能转化多少利润…呃,这个得问管理层了。
最后说句大实话:买券商股不如买基金,至少基金经理比你更懂什么时候该跑路。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