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人民网5月10日电-美国一项社区调查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5至19岁的美国人在家不使用英语。“我在家说粤语。小时候参加过两年的非正式汉语培训班。老师是广东人。”琳达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一名大一新生,她说:“我不是‘美国广播公司’,但我说中文时带有口音,不能正确发音。”

在美国,abc指的是根本不会说中文的华裔美国人。这样的描述会鼓励华裔美国人在以后的生活中重新学习汉语,尤其是中国大学生。负责全球事务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副总裁刘军教授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海外汉语学习日益升温,不仅是中国人,更多的美国人也加入了学习汉语的大军。目前,美国约有40万学生学习汉语,标准普通话已经成为中国学习者和汉语教师的重要需求。

“现在有些学校的语文老师语音语调还是不准确。比如湖南老师教的美国学生说汉语带湖南口音,四川老师教四川口音。”刘军表示,为了促进海外汉语教学的规范化,普通话水平测试已经成为迫切需要。为此,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西施分校与中国教育部语言应用管理司和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最近成立了美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中国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海外培训测试中心。

在揭牌仪式上,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希爽介绍说,国家语委普通话和文字应用培训测试中心与中外高校合作,丰富了汉语国际教育的服务内涵,加强了语言学术研究和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海外普通话学习者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后,将获得国家语委颁发的普通话等级证书,不仅可以拓宽持证人的工作领域,还有助于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声音。

“普通话是汉语的标准语言,准确的语音语调可以提高语言学习、教学和交流的水平。”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陆景超教授以30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语言学习与教学的体会。"人机对话也需要说标准的普通话."姚希爽导演一行带来了国内的科技突破,“肖翻译翻译家”,长相酷似录音师,为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话进行现场翻译。速度和精度让中美双方都满意。

「我们会以海外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中心为平台,进一步发展『萧艺』的即时翻译功能,使其涵盖科技、医学等多个专业领域。」刘军副校长表示,该中心是在中国教育部语言应用管理司指导下成立的,具有权威性,西施大学将以此为桥梁,团结美国所有大学、中小学,在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评审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全球化时代,语言是一把钥匙."刘军表示,作为西施大学全球发展的重要战略,此次校准正在中国中心建设中,旨在将西施大学带到中国,将美丽的中国语言、专家和学者带到西施大学。中国中心下设的海外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将为美洲的大学、中小学的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提供培训测试,积极推广普通话,研究开发普通话课程教材,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活动,提高国际汉语教师水平。同时,要联合国内力量,对在美汉语教师进行岗前和落地培训,促进汉语教学走出国门。

杨振宁教授在纽约州立大学西施分校任教了37年,是美国大学协会邀请的62所最好的研究型大学之一。有来自100个国家的5600多名国际学生,其中2500名是中国学生。目前,该大学已与中国27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图为美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国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海外培训测试中心”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西施校区举行的开幕式。中国教育部语言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希爽、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西施分校副校长刘军、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陆景超。(记者李小虹)

编辑:海外编辑部